2025年了。除了微信,这些年用过不少的即时通讯软件。今天突然想把他们写下来。
都有哪些?
最早是OICQ,现在这个软件over了。到后来的QQ,MSN。这些都是学生时代的软件。微信是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用的。
再到后来的Skype,微博,Twitter(X),WhatsApp,Discord ,Telegram,Signal,Teams。这些都是走上工作后(其实是折腾各种事情)才用的。
现在还用哪些?
OICQ,MSN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今年五月份Skype也宣布退出了。所以自然是不用了的。
QQ和微博很少用了,特别是微博,几乎都不用了。微信主要是联系国内的亲朋好友。朋友圈都少发了。
Discord ,Telegram也很少使用来联系了。主要用来获取一些关于币圈的信息,毕竟很多项目信息都是从这里获得,还有X。
现在还在用的就是Signal,WhatsApp,Twitter(X),Teams(主要是用来替代Skype,毕竟同属微软的产品,聊天记录可以平移过来 )。
通讯软件的核心
即时通讯软件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联系。这么多即时通讯软件,为什么用这个不用那个?
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。
像Signal,使用端对端加密来保护通信不被监视。Telegram也是端端加密,但需要手动开启。
Telegram现在就是广告太多,骗子也多,所以使用成本也高。
微信是没有隐私的,臃肿。而且很多话题也不适合用微信沟通的。比如我现在所从事的交易话题,就不适合用微信进行沟通,动不动就风控封号。所以,基本上都是需要联系国内的亲朋好友才用到微信。
whatsapp没有卖身Facebook之前还可以,但卖身之后独立性就没有之前好了,不过架不住使用的人多。
Signal,无广告,无追踪,开源。可以做到安心分享,沟通纯粹。
我的使用策略
Signal:联系朋友
whatsapp:用于沟通日常事情
微信:国内亲朋好友,日常消费
Teams:Skype的替品,工作使用。主要用于社区,社群,日历等。
电报:工作使用
总结
从隐私的角度,使用的顺序为:signal – 电报 – Whatsapp。使用微信就是妥协的结果。毕竟,我注重隐私,保护隐私但不等于需要联系的人也注重隐私。⚡️
本文原创发表于2025.03.20
发表回复